• 绝妙短文《观物吟》,虽只30字,却是修身至宝,读之明理,行之得福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    北宋哲学家邵雍,以其深邃的《皇极经世》闻名于世,然其《观物吟》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
    《观物吟》虽短,却以“利”与“义”为核心,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,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

    这首诗并非空泛的说教,而是邵雍观察世间万物、体悟人情世故后,所得出的精辟见解,实为一篇微言大义的劝世良言。它告诫世人,当以义为先,方能减少纷争,获得内心的真诚与安宁。

    原文

    利轻则义重,利重则义轻。

    利不能胜义,自然多至诚。

    义不能胜利,自然多忿争。

    图片

    1.  利轻则义重,利重则义轻。

    释义:当一个人把利益看得轻的时候,道义就显得重要;当一个人把利益看得过重的时候,道义就显得轻微。

    感悟:此句开宗明义,揭示了“利”与“义”的此消彼长的关系。轻利并非不要利,重义亦非虚无缥缈的空谈。邵雍在此处强调的是一种权衡,一种价值取向。

    人活于世,自然无法脱离物质需求,但若眼中只有利益,甚至为利益不择手段,则必然会丧失道义,最终得不偿失。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这“道”便是“义”。

    《论语》中孔子曰:“见利思义”,也是在强调在面对利益诱惑时,要以道义为准绳,进行取舍。

    人若能将对物质的追求置于对道义的坚守之下,自然能心胸坦荡,光明磊落。反之,若为私欲所困,则难免陷入蝇营狗苟,最终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道义,更是内心的平静与长远的福祉。

    图片

    2.  利不能胜义,自然多至诚。

    释义:如果利益不能战胜道义,那么人与人之间自然会多一些真诚相待。

    感悟:此句进一步阐述了“利轻义重”带来的结果——“至诚”。“诚”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范畴,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、维系关系的基石。

    《中庸》有言:“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” 真诚是天道的本质,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根本。

    当一个人能够以道义为重,不为利益所动摇,自然能够展现出内心的真诚。这种真诚,不是虚伪的客套,也不是表面的敷衍,而是发自内心的坦荡与善良。

    它体现在待人接物上,便是以诚相待,以信相交;体现在自我修养上,便是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

    这种至诚的力量,能够感化他人,消弭隔阂,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。它远胜于利益的诱惑,因为它触及的是人性的根本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。

    3.  义不能胜利,自然多忿争。

    释义:如果道义不能战胜利益,那么人与人之间自然会多一些愤怒和争斗。

    感悟:此句从反面论证了“利重义轻”的恶果——“忿争”。当道义无法战胜利益,当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私利考虑,社会必然陷入混乱与纷争。

    小则个人之间的争吵、算计,大则群体之间的冲突、对抗。因为利益的争夺是无止境的,当道义沦丧,人们便会失去行为的底线,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,不惜使用各种手段,甚至诉诸暴力。

    历史上有多少朝代更迭、战乱频仍,其根源往往在于统治者贪婪无度,百姓民不聊生,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。

    《孟子》中梁惠王问政于孟子,孟子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”可见,一个社会如果只讲利益,不讲道义,最终必然走向衰败。

    只有当道义深入人心,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,才能减少纷争,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
    图片

    END

    图片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